【摘要】由结核分枝杆菌(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, Mtb)感染引起的结核病(tuberculosis, TB)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。据估计,目前全球大约有23%的人被Mtb所感染。虽然多数Mtb感染者最终不发病,表现为潜伏期感染(latent TB infection, LTBI),但全球每年仍有数百万人死于结核病。因此,结核病是一个持续的热门研究领域,研究者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去揭示Mtb的致病机制,以期最终战胜结核病。炎性小体(inflammasome)是一种聚集在受感染或受损细胞细胞质中的多蛋白复合物,其可识别病原相关分子模式(pathogen-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, PAMPs)或者宿主来源的危险信号分子(host-derived danger signaling molecules,也称损伤相关分子模式,damage-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, DAMPs),在多种感染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。本文将对Mtb感染过程中炎性小体的激活机制及其在机体抗Mtb感染中的作用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。
【关键词】
《建筑知识》 2015-05-12
《中国医疗管理科学》 2015-05-12
《中国医疗管理科学》 2015-05-12
《中国医疗管理科学》 2015-05-12
《中外医疗》 2015-07-06
《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》 2015-06-25
《重庆高教研究》 2015-06-30
《铁道运营技术》 2015-06-25
Copyright © 2013-2016 ZJHJ Corporation,All Rights Reserved
发表评论
登录后发表评论 (已发布 0条)点亮你的头像 秀出你的观点